金秋十月,走進乾安縣土地綜合整治項目片區(qū),,金燦燦的稻穗搖搖欲墜,成片稻田一望無垠,,4500畝的水稻成熟了,讓這方土地顯得生機勃勃,。 10月11日,,經專家測算,畝產突破588公斤,!該項目迎來了第二年的水稻大豐收,。很難想象,就在兩年前,,這里還是一片白茫茫的鹽堿地,。如今現代化高效農業(yè)生產區(qū)內水田規(guī)整化一,、成框連片,機耕路和水渠縱橫交錯,,農田生態(tài)系統顯著提升,。 據了解,乾安縣土地綜合整治項目由中鐵十四局投資建,,總規(guī)模約500公頃,,該地塊土壤屬于重度蘇打鹽堿地,pH值在9.3-10.3,,土壤含鹽量5.3-19.3g/kg,,是最難攻克的鹽堿地類型。該項目自2022年11月聯合相關科研團隊開始對鹽堿地進行整治,。經過系統化改良,,土壤含鹽量降到了1.1g/kg、pH值降到了8.1,、有機質含量從不足10g/kg提升至20.3g/kg,。該項目種植的耐鹽堿性水稻松遼5號已于2023年10月實現了首次達產目標,畝產達565.9公斤,,不僅將原來“不毛之地”變?yōu)槲忠傲继?,更為地方新增耕?500畝,項目技術團隊實現了當年施工,、當年改良,、當年種植,、當年達產的重大突破,。 今年以來,項目團隊“通過優(yōu)化土壤改良方案,,提前進行稻茬清理,、土壤改良、田塊旋耕和耙地打漿等工序,,預留充足時間進行排鹽洗堿,,增加排鹽洗堿次數,平均洗田次數相較于2023年增加1-2次,,田塊內pH和含鹽量較去年同期進一步下降,。中鐵十四局集團乾安農業(yè)分公司總經理李家亮對記者說:“由于改良效果提高,稻苗返青時間縮短了7天,。同時,,我們加大了水稻種植管護,避開惡劣天氣插秧,,單株水稻分蘗株數明顯增多,,水稻灌漿期及時噴施葉面肥,,水稻灌漿情況良好,癟谷率明顯下降,?!?/p> 在一望無際的稻田里,身著中國鐵建制服的工作人員趁著晴好天氣,,搶抓農時,,采用機械化作業(yè)的方式收割水稻。收割機往返作業(yè),,收稻,、脫粒、粉碎秸稈整個過程流暢自如,,金黃色的谷粒從收割機出糧口傾瀉而下,,田間地頭處處洋溢著豐收的喜悅。 “沒想到,、真是沒想到,,現在靠著高科技,不僅把重度蘇達鹽堿地含鹽量降下去了,,還控制住了沒有反彈,,真正整治活了,稻穗還比去年的長,,谷粒還多,,真是難以置信”。水字鎮(zhèn)麗字村村民王成指著面前收獲的稻谷說到,,臉上洋溢著微笑,。 由中科院等單位組成的專家組在田間地頭查看水稻田分布和走向,了解水稻品種,、種植培育等情況,。東稻122水稻臨選田塊取樣,通過現場收割,、稱重,、測量等,測算出平均畝產達到588公斤,。 乾安縣土地綜合整治項目實施過程中,,采用中科院東北地理與農業(yè)生態(tài)研究所“三良一體化”鹽堿地高效治理與綜合利用模式, 于2023年4月開始實施,,改良完成后土壤各項指標達到項目預期要求,,項目區(qū)水稻達產400公斤/畝以上,試驗地塊最高產量達到550公斤/畝以上,。2024年在第一年改良地塊的基礎上進一步試驗研究了改良劑,、側深施肥,、微生物菌劑等以優(yōu)化創(chuàng)新提升水稻產量,達到了預期的目標,,獲得了中國科學院大安堿地生態(tài)試驗站,、國家鹽堿地綜合利用技術創(chuàng)新中心東北蘇打鹽堿地分中心頒發(fā)的“先進集體”和“先進個人”等榮譽。 初審:張立蘊 復審:石巍 終審:曹夢南 |